基因療法大部分是通過病毒載體,而病毒載體是通過懸濁液體注射入病變部位。
廈門眼科中心遺傳眼病咨詢門診龐繼景教授表示,基因療法能在視網膜遺傳病治療取得成功,主要原因在于:視網膜有一個很好的解剖結構,叫做視網膜下腔,是經常發(fā)病的兩種細胞間存在的一個潛在腔隙,把藥打入視網膜下腔后,可在一定范圍內擴散,用少量的藥就可以轉染較多的病變細胞,這樣比較容易治療,不容易產生毒性。尤其視網膜下腔具有免疫豁免作用,又能避免免疫反應。所以Luxturna成為美國藥監(jiān)局通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基因治療用藥不是偶然的,這與視網膜的特殊結構息息相關。
基因治療視網膜遺傳病的效果評判標準一般有以下兩個:
一、患者在生活方面是否得到改善。譬如,患者原本在夜間不敢出門,基因治療后可進行夜間活動,這是在視功能方面的改善。
二、從長遠來看,患者的視細胞在基因治療后是不是不再繼續(xù)死亡,也就是其療效是否能夠持久,這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當然,更重要的是安全性這個前提。需要警惕是否有目前尚未考慮到的安全性問題,并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(fā)生。